蟹文化的传承

日期:2024-04-24 08:12:03

在先秦时,人们就已经认识了蟹,

那么在古籍中的“解”字写法

又是怎么变为今天所看到的“蟹”呢?

我们来了解下都有哪些说法~

 

在《庄子·秋水》中,公孙龙用坎井之蛙的故事来形象的解释魏牟为何听不懂庄子言谈的原因。其中坎井之蛙就说“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

解读: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们知道了大闸蟹生活在的地方。

 图片1.jpg

 

 公元前313年,荀子在其的《荀子·劝学》中也有记载:“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读:这里也可以发现,古人们认为蟹虽然有六条腿,两个大螯钳子,长相凶猛,却只居住在蛇鳝之穴,这是心浮气躁的表现。以此告诫后人不可学蟹的心浮气躁,这可能也是因为古人发现蟹爱争斗抢夺地盘从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思考的联想。

 图片2.jpg

 

宋代罗愿所著《尔雅翼》中说:“字从解者,以随潮解甲也。”

解读:我们都知道,大闸蟹的长大是需要靠脱壳而一步步成熟的,或许当时的渔民们因为经常捕捞也发现了这一点,从而在日常当做闲谈趣事,他们对于这长相凶猛之物就以“解”来命名。

图片3.jpg

 

在其他古籍中发现,蟹也有其他写法,如:蠏、䲒。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按傅肱《蟹谱》云,蟹,水虫也,故字从虫,亦鱼属也,故古人从鱼。”

解读: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古人们的思想很简单,因为大闸蟹生活在水里,像鱼一样需求水,而长相又像虫,所以偏旁加了虫字。

图片4.jpg

 

古往今来,

汉字每个字的背后都有其发展,

而我挖掘其发展历史,

了解背后先祖们所表达的思想与精神蟹,

这个字又何尝不透露出

历史社会生活的演变

 


下载中心

申请参展

预登记参观